廣播的未來:收音機魅力不減新平臺蓄勢待發
“廣播是社交媒體的原始形態。有了它,你可以免費與他人聯系,免費了解他人的想法。這正是廣播的長壽秘訣。地面廣播與網絡廣播共同發展——整個蛋糕越做越大。”
尼爾森近的報告發現,傳統廣播依然在美國擁有很大的市場。約有三分之二(63%)的音樂迷表示,傳統廣播仍是他們了解新歌的主要渠道。當然,這并不是說其他的廣播消費渠道沒有實現需求的增加——只是表示,FM/MW今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。目前如此。
“無論是從廣度還是多樣性來看,獲取音樂的渠道都已經大幅增加。”尼爾森客戶開發副總裁大衛巴庫拉(David Bakula)解釋說,“雖然年輕聽眾選擇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式,但廣播和口口相傳等傳統模式仍是重要的推動力。有了這么多購買、消費和尋找音樂的渠道,就難怪消費者仍在接觸和享受更多數量的音樂了。”
從更廣的范圍來看,每周收聽AM/FM廣播的美國人與十年前并無太大差異。根據皮尤研究數據,在12歲及以上年齡的美國人中,有92%每周收聽一次廣播,只比2002年減少了2%。 與此同時,英國廣播與電信行業監管機構Ofco近發布的數字廣播報告顯示,消費者購買的FM收音機數量仍然超過DAB(數字音頻廣播)設備。
事實上,在截013年6月的12個月間銷售的收音機,只有三分之一(33.4%)配備了DAB調諧器,但較去年的28.7%有所上升。同一時期,大約有三分之一(33.9%)的廣播收聽時間來自數字廣播,其中包括DAB、數字電視、網絡和移動應用。較2010年同期增長11.2%,較2012年則增長4.4%。
所以,DAB廣播在英國的市場份額的確在增長,但仍然僅遠遜于FM。可是DAB為何沒有如愿普及呢?英國廣播行業資訊網站Radio Today創始人兼編輯羅伊馬汀(Roy Martin)的回答是:“傳統FM廣播提供了可靠的聲音,而且擁有數十年的悠久歷史。與電視行業的數字化不同,后者的頻道數更多,而且具備高清和互動等特性。但數字廣播并不具備足夠的優勢來吸引人們改變習慣。”
汽車同樣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因素——數十年來,這一只都是廣播的主要堡壘。Ofcom的報告顯示,大約有三分之二(約合61.7%)的新車仍未將DAB廣播作為標準配置。
雖然英國的電視行業已經完成了數字化革命,但廣播的未來仍然充滿未知。該國的“數字廣播行動計劃”規定,只有在市場準備就緒時才能強制轉向數字廣播。而所謂“準備就緒”,指的是超過半數的廣播收聽行為來自數字渠道,且DAB在全英的覆蓋率也要與FM相當,地方性DAB對英國人口的覆蓋率還要突破90%。
所以,廣播似乎與黑膠唱片和電影院的情況有些相似。它雖然也受到新興技術的威脅,但在轉變過程中卻相當有韌性。不過,事情的確在改變,只是比某些人預料的慢了一些。
從19世紀末的無線電報,到20世紀初的公共廣播電臺,再到當今無處不在的個性化網絡電臺,“廣播”的概念一直在進化。但這個老牌媒體的未來究竟會是什么樣子?
廣播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?
提起未來,我們總是忍不住想到一些的東西,比如配備音箱的冰箱。但如果現實一點來看,真正的情況不會這么怪誕。
在廣播的發展歷程中,我們已經看到了自動化、個性化、民主化這樣的重大轉型,但這并不意味著負責挖掘新音樂的DJ將在十年內消失。
具體到新聞,對新聞機構的能力還是懷有一份信任,我相信他們仍然可以挖掘出有價值的內容。正因如此,我每天都會抽半個小時快速瀏覽一下晚間新聞。但如果我想了解更多內容,還是會查看Twitter信息流,或是啟動BBC News應用,閱讀《時代》雜志,或者查看更多個性化新聞服務。
廣播的情況也大致如此。人們總是喜歡同類,他們希望通過對話的方式和悅耳的聲音,了解自己沒有時間挖掘的新音樂。廣播的未來肯定還會包含這種元素,但卻會在此基礎上增加Spotify、TuneIn、Last.fm、Pandora、Audioboo等企業帶來的創新。
“FM和AM廣播十年內仍將存在下去。”Radio Today的馬汀說,“很多業內人士多年前就認為,未來的廣播將進入多平臺共存的時代。一臺收音機便可收聽所有電臺,無論什么傳輸方式都能囊或在內。可是在一臺收音機上印上FM、AM、LW、互聯網和DAB肯定很難看,更何況還得在一個小屏幕上用具體的頻率搜索電臺。比如,我只是想聽一個節目,但不僅要知道它在哪個平臺上,還非得知道它的頻率或網址不可。”
Roberts、Pure和索尼等公司希望利用現代化的收音機解決馬汀所說的問題。這些產品配備大號觸摸屏,按照字母順序標明了電臺,旁邊還設計了對應的logo。只要點擊電臺便可自動播放,究竟能否通過FM獲取信號,還是要上網收聽,則可以由系統來自動判斷。
事實上,這種設備的原型已經誕生,它是由英國互聯網廣播服務提供商Radioplayer開發的。這家由BBC等商業機構支持的公司推出了混合式的“廚房收音機”,可以實現一站式的廣播收聽體驗,無論何種渠道的電臺都可以播放。Radioplayer正在與生產廠商就如何推進這一項目展開談判。
這種設備的屏幕元素也非常值得一談。當今的廣播收聽體驗中融入了越來越多的視覺元素,SoundCloud就是典型的例子。它的巨大波形圖會覆蓋整個頁面,用戶評價也會隨著歌曲一同跳出。
屏幕的確可以增強互動性、提供更多內容、吸引更多廣告主,正因如此,廣播才開始逐步融入更多視覺體驗。正如我們所見,這一幕其實已經上演。
TuneIn的多漢姆也認為,廣播永遠都有存在的價值。他認為,包含數字和地面廣播在內的整個廣播市場都將繼續增長。“我們的研究表明,數字廣播只會增加整體的收聽量,不會蠶食既有市場。”他說
“這是一種所有人都渴望也都需要的大眾媒介——尤其是在颶風、龍卷風、洪水和或火災等災難發生時,廣播通常是值得信賴的通訊方式。”
“然而,為了繼續進化,繼續吸引現代聽眾的注意,新的廣播消費模式與我們的習慣和預期相符,隨時隨地提供各種內容。”他接著說。
地面廣播肯定還有很強的生命力,但一定會被數字廣播徹底取代嗎?
Last.fm的莫蘭說:“我認為傳統的地面廣播永遠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,但隨著技術、收聽習慣和節目的變化的增長還是會源于網絡,而地面廣播的增速則會逐步放緩。”
Audioboo的普羅科特也認為傳統廣播總會有一席之地。“它已經深深扎根于人們的生活和習慣之中,不可能徹底消失。”他說。
“但我認為,允許用戶自主創建內容的數字平臺將塑造整個行業的面貌。”他接著說,“現在,你可以創建自己的播放列表,包括采訪、新聞和音樂,隨便你想要什么東西,都可以在閑暇時光收聽。我認為這很關鍵。年青一代不習慣在特定的時間收聽具體的節目。他們希望搜集自己喜歡的內容,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來收聽內容,通過觸摸按鈕與好友分享。”
所以,要讓廣播實現徹底的轉變,可能需要一兩代人的努力。廣播不僅會繼續存在下去,而且會從一個優勢轉向另一個優勢,規模也將越變越大。只不過,“廣播”究竟是什么意思可能需要重新定義。